到
陕西旅游蓝田县位于
西安东南,距
西安40公里,南傍秦岭,北临灞河,农业条件优越,是我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。
1963年9月,在蓝田泄湖镇的陈家窝,发现一老年女性的下颌骨;1964年5月,又在县东20公里的公王岭,发现一中年女性的头骨。经考古研究,确定是一种脱离猿类不久的古人类,比北京猿人更为原始,生活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,故称“蓝田猿人”。
蓝田县的地层相当完整,从始新代到现在,地层一层叠一层,几乎每层都有能够鉴定地质年代的各种各样的古动物化石。由于许多地段层暴露出地面1300米高,这就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难得的调查课堂。
1963年夏,中国科学院古脊推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派考察队到蓝田寻找新化石,结果在陈家窝村厚30米左右的红土层底部,发现一个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,一时轰动学术界。次年5月,著名学者贾兰坡率领数十名科学家来到蓝田,其中一个小分队在公王岭考察发掘,又发现一颗猿人牙齿化石。这一发现引起考察队高度重视。为了精心寻找,他们把选择的地层堆积物运到北京。经过多次分高堆积物中的古动物化石,终于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,还有上颌骨、3颗牙齿和一些人体化石碎片。经研究鉴定,均是同一死者的化石。死者为女性,年龄约30岁。头盖骨枕部宽阔而圆钝,轮廓是楔形,头骨壁板厚,前额低而宽平,眉脊粗壮,眼眶略呈方形,鼻子短而扁,颌部前仲,才齿粗大,齿冠粗短。颅内耳高71毫米,脑量仅有780毫升,低于北京猿人的平均脑量(1000毫升),更低于现代人的脑容量(1400毫升),与
印尼爪哇人相当。北京直立猿人是1927年首次发现的,事过37年又发现了更旱的蓝田猿人,无疑丰富了人类学的知识宝库,说明
陕西是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的摇篮之一。
蓝田人过的是原始社会群居的生活,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。从猿人遗址发现的旧石器有刮削器、砍砸器、尖状器和有使用痕迹的石片、石球等。尖状器力等腰三角形,尖端和一面打制成刃,把手部分和另一面保持石块原状,一般长20厘米左右,形似石斧。砍砸器中有大型盘状的,也有中小型多边状的。刮削器多用石片或碎石块加工而成,有直刀、凸刃、凹刃和复刃四种形式,是用来剥取兽皮和刮削木棍用的。石器的原料是石英石、脉石英、石英砂岩和砾石。他们对体积较大的石块,先用撞击法进行第一步加工,然后慢慢敲打整修。由于技术水平低,石片多不规则,有的未经第二步加工就使用了,显得相当粗糙。
在蓝田猿人遗址中发现的动物化石达30多种,有
东方剑齿象、三门马、犀牛、大熊猫、水鹿、大角鹿、斑鹿、弥猴、鸟类和鼠类可供猎食的动物;也有豺、虎、猎狗、野猪、剑齿虎等猛兽。其中不少是属于亚热带地区的动物。这说明远在第四纪中更新早期的第一个间冰期里,这里气候温暖湿润,茂密的森林和草原动植物为蓝田猿人提供了生存的条件。